客户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类型 | 大褂 | 防静电 | 防阻燃服 | 棒球帽 | 围裙 | 厨师服 | 西装/风衣 | 校服卫衣 |
季节 | 春秋工作服 | 夏季工作服 | polo衫/T恤 | 棉袄工作服 | 连体工作服 | 男女衬衫 | 背心/马夹 | |
解决方案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电子电器 | 造纸印刷 | 冶金矿业(阻燃) | 交通物流 | 通信邮政 | 生物医药 |
食品农业 | 工艺礼品 | 家居用品 | 商场物业 | 建筑装饰 | 广告会展 | 能源环保 | 办公文教 |
工作服大褂 护士大褂 医生白大褂 美容白大褂 食品级白大褂
工作服大褂 护士大褂 医生白大褂 美容白大褂 韩版大褂
工作服大褂 护士大褂 医生白大褂 美容白大褂
厂家直销长袖白大褂食品大褂医用美容师服实验室医师服DG003
防静电蓝大褂 电子厂工作服 厂家直销 批发 防静电面料DG002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防静电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 防护工作服 电焊工作服
防静电春秋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阻燃防护工作服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防静电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 防护工作服 电焊工作服
防静电春秋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阻燃防护工作服
夏季旅游广告帽文化鸭舌可订做定制绣印字棒球工作嘻哈男女
夏季旅游广告帽文化鸭舌可订做定制绣印字棒球工作嘻哈男女
太阳帽 棒球帽 定做工作鸭舌帽男女广告遮阳帽子印字刺绣logo定制
广告帽棒球帽外贸帽子定制出口帽子LOGO印制
太阳帽 棒球帽 定做工作帽男女广告遮阳帽子印字刺绣logo定制
连体工作服
连体工作服
连体工作服
连体定做船务连体制作 工厂连体服定做上海工作服定做LT004
工程服连体服船务连体服 防水连体服上海连体服装定做
马甲
摇粒绒马夹 工作服马甲 出口品质 工作服马夹MJ003
马甲工作服 防雨马甲 马夹定做 上海工作服出口品质MJ002
羽绒工作服 羽绒马甲 定做羽绒工作服 羽绒棉袄品质好MJ001
工作服定做流程
一站式定制解决方案
品牌实力
摘要 在总结道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制约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道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食用菌;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对策;贵州道真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092-02
食用菌对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延缓衰老等具有显著功效[1],目前已从种植的灰树花品种中提炼了治疗癌症的药物,生产了治疗癌症的药字号产品。已有研究发现,已有多个食用菌品种具有预防肿瘤等功效,加上世界粮农组织倡导的“一荤一素一菇”的科学膳食搭配,食用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食用菌因其生产周期短、投产见效快,同时根据脱贫攻坚工作的需要,道真县委、县政府已于2015年将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并于2017年提出了“菜县菇乡”的打造目标,加上贵州省于2017年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加大了政策的引领和资金的支持力度,食用菌产业在道真县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 道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1 气候条件优越
道真地处黔北极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型,境内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空气湿度较大,无工业污染,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影响道真农业产业发展的大山,特别是高山,如今已变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靠山。因有山的存在,沟壑纵深的切割地带改变了一马平川的气候特点,形成了特有的温度、湿度和散射光照条件。特别是道真全县地处北纬30°、海拔在1 300 m以上的高山上,夏季高温时节,最高温度达30 ℃以上的时间较少[2],山的劣势转变成了道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
1.2 食用菌栽培原料丰富
食用菌栽培可以利用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及林副产品余料,具良好的环保、生态效应。道真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hm2以上,产生的大量农作物秸秆及丰富的林业资源,均能为食用菌栽培提供大量的原材料。
1.3 可发展林下栽培
道真县森林覆盖率高,境内有着60%的林地面积,可以开发林下珍稀野生菌产业,如牛肝菌、羊肚菌、灵芝等,也可以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进行林下仿野生栽培,挖掘使用林地潜能,发挥林地效益。
1.4 毗邻重庆大市场,运输销售便捷
道真县与重庆市相邻,距重庆主城区120 km,距重庆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更近,属重庆1 h经济圈覆盖范围,运输销售便捷。
2 道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2.1 野生菌资源种类多,开发利用少
根据笔者对道真境内的入林调查,在道真境内生长的野生菌种类有150种以上,其中较为名贵的野生菌有牛肝菌类、羊肚菌类、干巴菌类、灵芝类等若干个品种[3],凡有森林植被的地方,一年四季均能见到不同的野生菌品种存在,但人们对野生菌的开发利用少,只是从野外采集,作简单的加工处理,以作食材使用为主。如产在洛龙镇的牛肝菌,当地俗称“大脚菇”,其味鲜美,营养丰富,当地市场价格在800~1 000元/kg,但当地没有人对这些珍稀野生菌类进行人工抚育和开发,基本属于原始利用。由于当地菇农的采摘方法不当,产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2.2 人工种植时间较早,规模不大,产量不高
20世纪80年代末期,道真便有人开始人工种植食用菌,品种以平菇为主,到2000年左右,开始有人到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学习先进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回到县内种植,县内开始有了几家零星的食用菌种植场,市场上开始有人工种植的食用菌销售。2010年左右,随着食用菌机械的出现,县内开始出现了小规模的种植场,如洛龙的吴小松采购了草料粉碎机和装袋机,种植平菇的数量有了明显上升,年生产平菇菌棒达20万袋以上,产品开始向县内的周边乡镇及武隆县城、涪陵蔬菜市场销售;洛龙的幸向权采购了木料粉碎机,开始进行香菇生产,由于种植规模不大,他的香菇产品只能满足洛龙本地及县内周边市场销售。因资金投入不足,机器装备较为落后,生产技术原始,经济效率低下,这些种植场始终没有壮大成规模化的种植场。
2.3 迈出农业招商第一步
2015年,道真县委、县政府通过成熟调研后,决定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充分发挥食用菌“短、平、快”特点,将食用菌企业列入招商引资范畴,当年从福建成功引进了贵州穗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口镇境内建成了梅江食用菌基地,占地面积6.67 hm2,注册资金1 333万元,建成菌棒半自动生产流水线1条、发菌车间1.5万m2,及配套的冷冻保鲜库等设施,当年种植香菇菌棒数量达50万棒。企业与农户在生产上有机融合,采取了企业出售菌棒给农户,并指导农户进行出菇栽培管理,产品由企业包回收的“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自此,食用菌产业便在道真农业产业中的比重得到加强,产量直线上升。
2.4 食用菌企业招商实现接二连三,产业发展上台阶
2016年,受境内资源、气候及招商引资政策的吸引,国内招商食用菌企业纷纷入驻道真,并在道真注册成立公司,带动当地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截至2017年8月,县内已有大小食用菌企业9家。如2016年从广州引进的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道真注册资金1亿元,投入资金3.6亿元在道真建厂发展,并于年底可完成日产120 t的现代化杏孢菇工厂化生产厂房建设。2017年入驻道真的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于2018年1月前投资完成日产30万棒的现代化香菇菌棒生产厂房建设及配套设备安装。到2017年,全县产品已发展到了香菇、茶树菇、平菇、羊肚菌、竹荪、大球盖菇等品种,食用菌产业便成了脱贫攻坚中幫助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2017年上半年新建食用菌钢架种植大棚747栋(不含企业自办种植基地),覆盖了全县14个乡镇中的8个乡镇,并建成了忠信镇水石脚香菇示范种植场、平模镇兴宝村香菇示范种植场和旧城镇槐坪村羊肚菌种植场等基地。endprint
2.5 外地种植户逐渐增多
受食用菌生产原材料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湖北省众多的食用菌生产小企业前来寻觅生产资源,到道真境内考察和入驻,特别是每年的6—8月,湖北随州等地受高温影响已经种不出香菇、平菇等食用菌,而道真县每个乡镇都有高山、峡谷,高山地区却能很好地生产优质夏季香菇,且鲜品价格是春季香菇的3倍以上,效益好、利润高。
3 制约道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因素
3.1 原材料资源瓶颈
道真境内森林覆盖率大,但可用于食用菌生产的阔叶类林木不多,木腐菌类生产的原材料资源欠缺。在县内林地中,松、杉、柏所占的比例达70%以上,可用于木腐菌生产的阔叶树种较少,且对林中少量的阔叶树种进行合理间伐利用的劳动力成本高,运输不方便。
3.2 技术人员欠缺
由于道真当前处于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初期,一切管理措施还不完善,能够指导食用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且技术人员在短期内难以培养成熟,多数农民从粮农转为菇农,种菌心急,存在没有种植技术与产业化发展之间的矛盾。
3.3 食用菌生产、加工配套的设施不完善
企业的入驻和发展,对食用菌产业起到了强劲的带动作用,但这仅是解决了生产阶段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还需集散交易、冷藏保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应从全县产业发展布局情况着手,统筹规划,并加以建设。
3.4 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体系不完善
质量决定市场,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影响食用菌产品质量的因素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由于食用菌栽培所用材料主要来自农林废弃物,故农作物上残留的农药、化肥容易流入到食用菌产业链中,应从各个生产环节加以控制,减少食用菌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确保能生产出无公害的食用菌产品[4]。
3.5 缺乏适宜本地的食用菌集成栽培技术
由于食用菌的生长对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有严格的要求,按农事季节生产,食用菌在一年中表现出生长季节较强的特性,但在这个产业链上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强,还需要结合道真当地气候条件进行系统的生产技术攻关,研究出适宜指导道真本地食用菌轻型栽培的集成技术。
3.6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不到位
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了大量的废弃菌棒,没有建立完善的综合利用措施,废弃的菌棒基本是用作燃料或随意丢弃,给环境和食用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7 市场风险
由于食用菌产业在道真规模化发展刚起步,生产发展以政府引导为主,销售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为核心,在市场方面,懂得食用菌市场营销的人员不多,能够按市场规律来安排生产、规避风险的方法和能力较弱。
3.8 未建立菌种研发中心
由于没有菌种研发中心,菌种依赖从外面购买,潜藏着较大的风险。没有自己的菌种研发中心,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对所引进的菌种进行科学的识别和鉴定,无法保证菌种的质量和产量。
4 道真县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建立菌种研发中心
依托政策支持,集聚县内现有人才和向外引智发展,建立一家技术实力过硬的菌种研发中心,解决菌种依赖外购和引进潜藏的风险问题。明确菌种研发中心职责任务,统一合格菌种质量标准,把好菌种质量关。
4.2 制订发展规划
要根据食用菌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定位需求,因地制宜做好合理规划,合理确定产能。必须坚持“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依据海拔、气候、菌材林、劳动力、珍稀野生菌种类等资源情况,本着“一乡一特、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合理制定人工菌和野生菌的发展规划、推进计划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科学地发展和推进。
4.3 利用好退耕还林等政策,培育可持续利用的原材料基地
虽然道真境内森林覆盖率高,但能用于木腐菌生产的林木比例少,原材料资源不充足。现有的林地中,70%以上的树种是松、杉、柏,这些树种主要用于建筑领域,很少用于食用菌生产,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用材发生变化,以及劳动力和运输等因素影响,本地林木利用少,除了水土保持等公益功能外,守住了青山绿树,但无法将其变成“摇钱树”,未进行合理的间伐利用,要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应借助退耕还林等方面的政策,加大对菌材林的建设力度,建立与生产规模配套的速生阔叶类菌材林基地。同时,为了合理利用本地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需合理确定好草腐菌的种植比例,做到原材料生产与消耗的平衡,确保清洁生产。
4.4 产业扶持政策要连续、稳定
2017年以来,在实施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贵州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先后出台了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道真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基地创建、农业保险、设施补助等10多项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仅2017年全县专项用于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资金就有2亿元以上,并对食用菌企业和种植大户实行减税、免税、贷款贴息、融资等扶持,扶持力度大。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正在发力生效,但在食用菌产业还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前,还需持续稳定地推进[5]。
4.5 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菌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珍稀食用菌品种
道真境内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立体气候明显,有适宜的气候条件。目前发现的150多种野生菌资源中,产量较大的珍稀品种达10种以上,在全世界四大名菌当中,道真有2个种类,即牛肝菌和羊肚菌。可利用广大的林地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温高湿的气候等不可复制的天然资源,采取人工抚育、人工擴繁等技术措施,支持企业和农户开展林地抚育、开发野生菌的潜能,根据不同的森林植被情况,大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珍稀品种,将珍稀野生菌作为本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亮点来打造,提升野生食用菌的影响力和公众的认可度,形成具有特色的蘑菇产地。endprint
在人工菌生产方面,需加强食用菌全年生产的技术集成研究,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结合地域特点,选择适宜的菌类品种,调优生产配方和生产方案,结合市场规律安排生产季节,以追求较好的经济效益。着眼全国市场,进一步研究市场、拓展市场,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腾飞。
4.6 探索有利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多种合作模式,延长产业链
对前来投资的食用菌企业,不管企业大小,只要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只要能够带动农户增收,都要加以关怀和鼓励。同时,注重产品的质量安全,注重品牌创建,打造自己的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一是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食用菌产业与道真境内的中国傩城旅游相结合,依托中国傩城的旅游资源,建成一个集食用菌科普教育、避暑度假、休闲养生、食用菌餐饮、食用菌文化于一体的蘑菇特色小镇,将产区变成景区。二是努力开拓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最大限度地提升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
4.7 建立完善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和监管体系,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对影响食用菌质量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检测,强化企业标准化运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检测。
4.8 加快废弃菌棒的综合利用
食用菌生长并未完全利用菌渣中的营养成分,菌渣中含有大量培养基质,可以作为发酵底物生产沼气,晒干后还可作为食用菌袋灭菌的燃料。菌渣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低分子糖类等物质,可以用作有机肥。对食用菌生产中产生的废弃菌棒用作有机肥、饲料或木炭等深加工的综合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从生产环境上保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4.9 加强本地适用人才的技术培养力度
针对县内产业发展与技术支撑不匹配的问题,充分利用中等职业教育、农广校等教育培训机构,有计划地安排招生和培训,或者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在中职教育的农业类专业中增设食用菌的专业课程,多渠道培养食用菌生产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能型人才保障。
5 结语
食用菌产业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还得看是否有与之配套的战略措施。随着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食用菌机械的快速更新,食用菌单产和总产都在逐年增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市场在数量上有着巨大需求的同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已在日益提升。唯有食用菌产业尽快形成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方可在助推道真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
6 參考文献
[1] 吕晓兵.食用菌栽培手册[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2] 秦仁艳.道真县气象为三农服务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6,36(20):171-172.
[3] 袁明生,孙佩琼.中国大型真菌彩色图谱[M].成都:四川科学出版社,2013.
[4] 卢敏,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121.
[5] 蒋波.重庆市涪陵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1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