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类型 | 大褂 | 防静电 | 防阻燃服 | 棒球帽 | 围裙 | 厨师服 | 西装/风衣 | 校服卫衣 |
季节 | 春秋工作服 | 夏季工作服 | polo衫/T恤 | 棉袄工作服 | 连体工作服 | 男女衬衫 | 背心/马夹 | |
解决方案 | 机械设备 | 石油化工 | 电子电器 | 造纸印刷 | 冶金矿业(阻燃) | 交通物流 | 通信邮政 | 生物医药 |
食品农业 | 工艺礼品 | 家居用品 | 商场物业 | 建筑装饰 | 广告会展 | 能源环保 | 办公文教 |
工作服大褂 护士大褂 医生白大褂 美容白大褂 食品级白大褂
工作服大褂 护士大褂 医生白大褂 美容白大褂 韩版大褂
工作服大褂 护士大褂 医生白大褂 美容白大褂
厂家直销长袖白大褂食品大褂医用美容师服实验室医师服DG003
防静电蓝大褂 电子厂工作服 厂家直销 批发 防静电面料DG002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防静电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 防护工作服 电焊工作服
防静电春秋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阻燃防护工作服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静电防护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定做 耐磨防油工作服
防静电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 防护工作服 电焊工作服
防静电春秋工作服 长袖工作服阻燃防护工作服
夏季旅游广告帽文化鸭舌可订做定制绣印字棒球工作嘻哈男女
夏季旅游广告帽文化鸭舌可订做定制绣印字棒球工作嘻哈男女
太阳帽 棒球帽 定做工作鸭舌帽男女广告遮阳帽子印字刺绣logo定制
广告帽棒球帽外贸帽子定制出口帽子LOGO印制
太阳帽 棒球帽 定做工作帽男女广告遮阳帽子印字刺绣logo定制
连体工作服
连体工作服
连体工作服
连体定做船务连体制作 工厂连体服定做上海工作服定做LT004
工程服连体服船务连体服 防水连体服上海连体服装定做
马甲
摇粒绒马夹 工作服马甲 出口品质 工作服马夹MJ003
马甲工作服 防雨马甲 马夹定做 上海工作服出口品质MJ002
羽绒工作服 羽绒马甲 定做羽绒工作服 羽绒棉袄品质好MJ001
工作服定做流程
一站式定制解决方案
品牌实力
摘 要 物业管理行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物业管理办学过程中遇到了招生困难,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师资短缺、实训实践条件不足等问题,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满足行业市场需求。现代物业服务业对物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利用区位优势,选择优质物业服务企业合作,采用现代学徒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和质量评价标准。
关键词 区位优势;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6-0023-04
隨着地方城镇化高速推进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物业管理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被大众所认同。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业管理行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手段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方式由原来人工与机械的简单组合发展到人工智能系统、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运用。因此,现代物业管理对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要求“高素质、会技术、懂管理”,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在物业管理行业中应用。这也必然导致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做出重大调整。
一、物业管理行业和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办学基本现状
(一)物业管理行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程度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规范走向规范。特别是《物业管理条例》和《物权法》出台后,整个市场的秩序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各地方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和《物权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了当地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指导行业发展。但是,原有物业管理行业的人才组成结构(主要来源于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组成)显然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从目前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人才学历结构来看,专科以上学历的物业管理人数不到总数的20%。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对高职层次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强烈。
(二)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招生困难
一面是行业对高职层次物业管理人才大量需求,众多的物业管理企业招揽不到所需的专业人才,而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招生情况不理想。近年来,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并没有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反而陷入了专业规模越办越小、专业发展难以为继的境地。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报考率太低,大部分就读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是专业调配或通过补录入学的,他们对物业管理专业根本不了解,或者只是为了拿个毕业文凭,将来从事其他工作。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物业管理专业办学已经有10年时间,但是从招生录取情况来看,第一志愿填报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很少。从每年最后开班人数来看,最早能确定50~60人,中途经历了两年停止招生,到现在需通过从中职生中录取部分生源才基本能够开班。普高生源报考物业管理专业人数还是比较低。以2015、2016年为例,普高生源不到20人/年,反映出物业管理专业招生困难。
(三)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办学过程经历了招生时依靠补录,第一志愿报考生源很少,培养的人才行业企业认可度低,就业时学生找工作困难等问题。同时,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们有三怕:怕毕业后收入达不到预期;怕在企业基层工作时间太长,只是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怕进入企业后没有足够的提升与发展空间[1]。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从2006年开办物业管理专业以来,毕业生已有十届,一直坚持在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不多。男生坚持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比较少,但是发展比较好,经过四至五年的磨练,都能走上企业中层岗位或者项目负责人岗位。女生从事物业管理行业人员占多数,调查发现,女生从事物业管理行业主要是由于工作薪资虽不高,但工作相对稳定。总体来看,晋升机会不多,导致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离开本专业从事其他工作。
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使毕业学生具备物业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适合物业项目管理处一级的基层管理岗位要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2]。这是大多数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从人才培养模式上看,各个高职院校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服务理念作为培养模式的中心。将服务理念作为教学的中心,主要培养学生与业主交流的技巧[3]。学生就业主要从事物业客服岗位,职业发展空间是物业客服—物业客服主管—物业项目经理。第二类是以技能作为培养模式的中心。以技能作为培养模式的中心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化培养,主要体现在现代化楼宇设备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室内环境品质管理和能源管理以及大型物业管理等方面[4]。学生就业主要从事物业工程维修岗位,职业发展空间是物业工程维修—物业工程主管—物业项目经理。以上两类培养模式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实施的培养模式,但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发展空间都有限,与中专生相差无几,不能体现出高职学生应有的知识能力结构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向商业平台化、物业顾问化和资产管理化的方向发展,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理应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培养出“高素质、会技术、懂管理”的高端复合型物业人才。
(二)师资短缺问题
受高等院校扩招的影响,师资短缺是一个普遍问题。但是,物业管理专业又有其特殊性。首先,物业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包含了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建筑学、法学、电力学等。现有的高职院校中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绝大部分是从管理、建筑或者法律等相关专业改行的教师,而且这些教师都没有在物业企业工作过,都是从理论到理论,实践教学能力较差。目前,在物业企业从事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其他行业转型过来的,且学历都不高。而高校教师对学历的要求普遍在硕士研究生以上,企业相关专业人才显然不符合高校人事进编制的要求。同时,物业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里属于小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招生人数,学校也不太愿意为物业管理专业引进过多的教师。学校一般会从企业外聘有经验的师傅上课,但他们没有教学经验,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三)教学实训问题
物业管理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实训,然而,由于经费不足、场地有限等条件的制约,物业管理专业实训条件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训要求。虽然有些高职院校有物业实训室,但是设备数量太少,种类不全。物业专业的实训层次比较低,主要集中在物业收费软件训练。实训设备简单,只有如灭火器、除草机、绿化工具、保安工具等。这些传统低档设备根本无法达到实训目的,更不能体现现代物业的特点,让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片面认为毕业后就是从事收费员、保安、保洁或者绿化工作。
三、物业管理专业区位优势分析
区位优势是指某地区客观存在的有利于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区域有利因素,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5]。区位优势是比較综合性的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在市场经济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而且经济是开放的、要素是流动的,市场因素越活跃的地方,往往对各种资源越具有吸引力,从而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可见,市场经济下的区域优势是这个地区具有活力的机制和文化,能够不断产生和推动行业发展。近年来,许多地方院校向省会城市或者中心城市迁移,正是想利用区位优势,分享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端居住物业和商业物业落地,大量优质的物业企业也跟进,为高职院校开办物业管理专业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遇。
(一)行业资源优势
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直接对口的企业就是物业管理企业。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地处成都中心。而且成都的物业公司有2200多家,年产值过亿的企业有21家,行业综合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当中排名第三,其中一级资质物业公司有60多家。目前,成都物业行业“小而散”状态将逐渐终结,行业会日趋集聚,形成几大平台竞争态势。
(二)物业资源优势
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业主,物业服务的载体是物业项目。近年来,成都市物业管理行业始终坚持以“构建和谐物管”为抓手,立足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物业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大,行业综合实力和业主满意度持续提升。据统计,目前成都市物业管理总面积已达到4.6亿平方米,高端住宅项目和商业物业都集中在省会城市。物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的物业管理人才,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必然聚集在优质的物业管理企业中,这也为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便利。
(三)地理位置优势
距离中心城市近、公共交通便利是明显的区位优势。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岗位见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可以降低他们学习成本,同时也方便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物业服务企业也非常愿意接收近距离的实习生或者毕业生,这间接降低了物业公司的人才培养成本。另外,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后,方便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四、区位优势下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的路径
(一)利用区位优势,选择优质物业企业合作
1.学校主动出击,联系合作企业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已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但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形式比较松散,合作时间比较短,合作的层次比较低。一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仅停留在毕业实习环节。二是物业服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学校积极性虽高,但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企业以盈利为主,不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导致企业不愿意参与。但是,应该看到物业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优势,因为物业项目在城市中聚集着不同类型的物业企业和管理人才。首先,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对学校所在地物业企业进行筛选、甄别出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原则上为一级资质企业)。其次,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主动出击,实地考察相关物业企业,确定两至三家物业管理企业。最后,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人)主动联系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并建立个人感情联系,以便后期深度合作。
2.确定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关系的正式确定表达出企业愿意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这点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来落实校企合作内容是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专业办学时存在师资薄弱、实训条件不足等问题,可以借助企业优质人力资源和设备设施条件等来确定物业企业工作岗位、岗位工作资格要求以及最后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学习到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使企业能够缩短用人的培养时间,最终达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目的。
(二)利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与合作企业共育专业人才
物业管理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场景,使人才培养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校企共育。
1.根据物业管理工作岗位内容,选拔和聘用优秀企业员工作为“师傅”
现代学徒制主张企业派遣具有技术资质的“师傅”参与到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中,面对面传授学生技能,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使每位学生学到技术和本领[6]。“师傅”的选拔至关重要,学校通过企业人事部门共同选拔和聘用优秀员工作为学生的“师傅”。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师傅”带学生(徒弟)不超过三人,以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企业要为学生(徒弟)配备多个同岗位的师傅,以达到不同岗位锻炼。
2.根据物业管理专业学制特点,与企业师傅共同确定培养方式
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的是“2.5+0.5”的人才培养方式。由于受学校学期制的制约,学生到企业跟师傅学习的时间有限。因此,与学校周围的优质物业公司合作,可以方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周末时间和寒暑假到企业跟师傅学习。这样既不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物业管理专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学校固定一天不排课,学生集中到企业学习,参与企业内训和岗位学习。
3.根据物业管理工作岗位要求,与企业师傅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和质量评价标准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应该严格按照学校正常教学标准要求。根据物业岗位性质、特点,学校应该与企业师傅共同确定学分,制定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标准和考核要求。在学徒制模式下,学校与企业需要形成内外有机融合的质量监控平台,为了保证高质量的人才,在考核体系上要有比较完备的标准,并且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得到行业、社会和企业的认可[7]。
参 考 文 献
[1][2]吕灏.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影响[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6):48-49.
[3][4]李凯.试论物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职工教育,2014(22):96.
[5]王妍.基于区位优势构建开封现代产业体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41-42.
[6][7]叶昌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J].职教平台,2014(10):136-137.